凯发k8国际

|En|基金会|博士后工作站|论坛网|全纪录

凯发k8国际凯发k8国际

  1. 凯发k8国际

  2. 我们是CIRD

  3. 我院动态

  4. 改革研究

  5. 国际合作

  6. 教育培训

  7. 宣传出版

  8. 企业咨询

凯发k8国际 院官网 院官网-宣传出版 院官网-媒体报道

凯发k8国际院长迟福林:民生大国建设的关键在于“投资于人”

“投资于人”虽然是一种间接投入,但它是撬动投资效率的核心杠杆。当资本流向人的能力培养、潜能激发与价值实现时,能激发出14亿多人的潜能,创造出远超资金本身的乘数效应。在当下投资效率下降的特定背景下,“投资于人”需要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。

在日前落幕的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上审议顺利获得的“十五五”规划将“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”、“提高人民生活品质”置于核心位置,再次凸显了“中国式现代化,民生为大”这一根本遵循。

在探讨中国式现代化时,我们会聚焦于经济增长的数字、科技创新的突破与宏伟工程的落成。然而,所有这些成就的最终指向究竟是什么?全国政协第十一届、十二届委员,中国(海南)改革开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其新著《民生大国: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国策》中,给出了一个清晰而有力的答案:一切开展的根本目的,是为了人。

迟福林四十多年来,始终将“民生”作为研究的核心,以“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”为最朴素的出发点,既敢于建真言,又善于献良策——从2003年率先提出“从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”,到近年来持续呼吁“以民生为大”、“民富优先”。《民生大国》正是他将多年研究与现实观察凝聚成的一部系统性“大国策”论述。

本文摘选自《民生大国》,将围绕“投资于人”这一核心,不仅阐释其提升投资效率的深层逻辑,更系统勾勒百万亿元级总体布局的实践路径。

“投资于人”提升投资效率

未来10年,我国将处于工业化后期的关键历史阶段,从生产大国、制造大国走向消费大国、民生大国,不仅是顺应世界现代化规律的重大选择,也是适应大国经济社会开展和14亿多国人需求的重要举措。落实“民生为大”,关键在于全面“投资于人”。

“投资于人”虽然是一种间接投入,但它是撬动投资效率的核心杠杆。当资本流向人的能力培养、潜能激发与价值实现时,能激发出14亿多人的潜能,创造出远超资金本身的乘数效应。在当下投资效率下降的特定背景下,“投资于人”需要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。

以“投资于人”实现从“人口红利”向“人才红利”升级

“投资于人”对提升投资效率、优化投资结构、发挥投资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具有重要意义。现代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贡献率已超过物质资本。然而,与发达国家相比,我国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较低(见表6.11);与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相比,我国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速度较慢。未来我国必须持续提高劳动力素质,改善劳动力供给质量,有助于技术进步,以人口高质量开展支撑经济高质量开展。

随着开展水平的提升,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更高的效率和乘数效应。世界银行研究表明,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每提升1年,GDP将提高9%。更为重要的是,“投资于人”不仅将有效提升劳动力质量,更能顺利获得改善民生预期释放内需潜力,形成“人力资本积累—消费升级—经济增长”的良性循环。

部分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较快的新兴市场国家,已上调义务教育年限。中高收入、高收入国家和地区义务教育平均年限分别为9.8年、10.4年。在我国新增劳动力减少的情况下,由新增劳动力带动的劳动力整体平均受教育水平提高的作用下降。同时,科技进步使得存量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加速折旧。以“投资于人”构建终身学习体系,提升全体公民的科学和文化素质、提高人口开展质量至关重要。

百万亿元“投资于人”的大国策总体布局

初步测算,全面“投资于人”,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,需要80万亿元~100万亿元的投资规模。这既需要筹集投入资金,也需要政治决策。

(一)以每年新增5万亿元投入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均等化

第一,高度重视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负担过高造成的退保等问题。我国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严重不均,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。为此,要加大投资,补齐农村医疗保障短板。2008年,我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标准为10元/人;2023年,城乡居民医保资金中,个人缴费标准达到380元/人,15年上涨了37倍。由于农民医保缴费负担加大,2023年城乡居民医保的参保人数比2022年下降了约2000万人,比2019年下降了约6000万人。

第二,明显降低农村居民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负担。若按照2023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2.4:1的标准,将农村居民医保个人承担的缴费标准由380元/人下调至160元/人,按户籍农村户籍总数计算,则需要财政每年投入1500亿元。

第三,每年增加4万亿元一般卫生支出以明显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质量。根据世界银行数据,2022年我国政府一般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仅为2.95%(见表6.12),远低于全球6.14%的平均水平;我国政府一般人均卫生支出623.19美元,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58.6%(见表6.12)。初步估算,若我国政府一般人均卫生支出达到世界平均水平,则需要每年新增4万亿元的医疗支出。

第四,释放12万亿元的新增消费需求。若我国每年新增5万亿元的政府投资,在补贴个人卫生支出的同时,逐步提升基本医疗服务水平,则将带动12万亿元的私人消费。

(二)以每年新增5‌000亿元投入普及高中阶段义务教育

第一,劳动力人口受教育年限仍有不足。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《2023/24年人类开展报告》,中国预期受教育年限为15.2年,高于开展中国家,但仍低于OECD成员1.4年;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8.1年,与美国、德国、日本等发达国家差距较大。世界银行的相关研究表明,劳动力人口受教育时间每增加1年,国内生产总值就会增加9%;制造业企业职工受教育年限每提高1年,制造业企业劳动生产率就会提高17%。

第二,公共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明显偏低。2022年,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为4.01%,不仅低于美国的5.44%(2020年)、英国的5.33%(2021年)、法国的5.25%(2021年)、德国的4.53%(2021年),也低于巴西的5.77%(2020年)、阿根廷的4.65%(2021年)。

第三,每年增加5000亿元普及高中阶段义务教育。初步静态估算,如果普及高中义务教育,需要投入不到5000亿元(4996.2亿元)。如果把现有的中等职业学校设施设备改为普通高中,则所需投入还将进一步减少。

(三)以每年新增2万亿~3万亿元投入完善生育支持体系

第一,明显降低家庭生育综合成本。有研究统计了把一个孩子抚养到年满18岁所花的成本相对于人均GDP的倍数(见图6.2),澳大利亚是2.08倍,法国是2.24倍,瑞典是2.91倍,德国是3.64倍,美国是4.11倍,日本是4.26倍,中国是6.9倍,处于全球较高水平(见图6.2)。此外,我国育龄妇女生育意愿持续下降。2021年,我国育龄妇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为1.64个,低于2.10的生育更替水平,更远低于瑞典、爱尔兰和德国等养育成本相对较低的国家(分别为2.37个、2.69个和2.15个)。提升家庭生育意愿,首要的任务在于明显降低家庭生育综合成本。

第二,以2万亿元~3万亿元投入“建立生育补贴制度”。根据联合国数据,发放儿童补贴和一次性生育奖金分别被78%和49%的低生育率国家政府采用。现在,大部分发达国家对有孩家庭的补贴支出占GDP的1%~3%。考虑到我国开展阶段及生育率快速下降态势,建议以每年2%左右的GDP,即2万亿元~3万亿元用于生育补贴。a其中,将50%用于生育家庭补贴,平均每个新生儿将取得1万~1.5万元/年的补贴;50%用于建立普惠托幼服务体系。

纵观世界现代化历程,大国崛起的路径各有不同,但唯有将开展的根基深植于亿万人民的福祉与能力之上,其繁荣才是可持续的。我们所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,归根结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。迟福林先生在《民生大国》中所倡导的,正是这样一种将“人”的价值置于中心位置的开展哲学。

前路漫漫,行者致远。以“民生大国”为愿景,以“投资于人”为路径,我们必将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,既积累雄厚的物质资本,更塑造强大的人力资本,最终走向共同富裕。

中国式现代化,建设民生大国是大国策。本书是作者在40余年改革研究中思考民生问题的结晶。全书绪论为“为了人民而改革”,就民生大国建设的时代背景、重大内涵和重点任务进行了阐述。本书提出,落实“中国式现代化,民生为大”,要以民富优先走出建设民生大国之路,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,推进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化并深化“投资于人”。为此,要发挥建设民生大国的政府作用,做到“人民有所呼、改革有所应”。

原文链接:http://jg-mvvm.eeo.com.cn/-article/info?viewLevel=3&source=share&channelUuid=&from=&type=&id=ff48b49526a040c190a203738f98904a
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版权声明
  • 官方微信扫一扫 官方微信扫一扫
  • 官方微信扫一扫 官方微信扫一扫